時間:2022-04-01 09:57:02
每年的4月1日是大眾公認的愚人節,愚人節來臨,往往會伴隨著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發生。在這一天人們習慣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捉弄及取笑,而往往玩笑在最后才被揭穿。但如果玩笑開得過大,則很可能會引起人們的恐慌,產生較大規模的反響及進一步衍生成為謠言或都市傳說等。這一天過得很“二”,但卻被很多人追捧。
“二”是一種流行于網絡時代的新流行語,源自于中國各地的民間方言,原用來形容具有傻氣、專做傻事的人,或喜歡不知深淺強出頭的那一類人,這里是貶義。而與其他許多網絡流行語一樣,經過網民的流傳與演繹,“二”已經有了全新的解釋。
在新的釋義中,“二”也被形容為對某件事情特別迷戀、特別執著,也被用來形容一種直來直去,毫不掩飾的精神。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網絡上有這么一群人,自稱“二貨”,追求一種低調、執著、不假修飾的生活態度,提倡真性情、反對造作。本文主要內容針對前者“二”的貶義來寫,奇葩看法。
為什么這個節日很“二”?
首先,愚人節是西方國家的節日,并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其起源也是眾說紛紜,并沒有一個較大的社會統一認同感。節日活動善用欺騙、捉弄以及取笑等方式愚弄大眾,以此獲得自身滿足的優越感,損人利己的自私行為,實不可取。
正如1992年的愚人節,《倫敦時報》用大版篇幅報道了比利時將被一分為二的消息。該報紙稱,比利時北部說荷蘭語的部分將并入荷蘭,南部講法語的部分則并入法國。這篇報道說得煞有介事,還附上了詳細的分割地圖,竟然愚弄了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他還表示準備接受電視采訪,討論這一“重要問題”。
其次,這個節日與我國傳統節日紀念意義背離,以背叛誠信損傷雙方友誼,傳承不提倡。我國公民的自律、信用、公德意識普遍較強,平時自我束縛較緊,借“愚人節”來發泄放松一下可以理解,偶爾開個玩笑不失幽默可行。背叛誠信傷害對方不可行。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都講究誠信,一個人的誠信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一個人有時候可以用誠信來衡量,誠信體現在各個方面,誠信有時候也決定成敗?!叭隽艘粋€謊就必須用另一個謊來圓第一個謊?!敝e言在沒有一個支撐點終會被揭穿。持續下去會使誠信意識變差,公德和法制觀念備受淡漠,腐敗叢生,對遍地造假置若罔聞每天都在“愚”人,在這種情況下,“愚人節”就失去了娛樂的意義。
其三,在文化上屬于外來文化輸入,當然,中國文化包容性很強,均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在文化輸入這方面需謹慎對待。片面理解和借鑒所謂的西方文化實際上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污染。前段時間“大連修建日本風情街”事件吵得沸沸揚揚。
網民們紛紛憤而哀鳴“每一條日本風情街下,埋葬的都是中國人的累累白骨!”因此,有部分網民大聲疾呼:“抵制日本風情街,防止文化侵略!”。 網民們之所以如此義憤填膺,呼吁要抵制日本文化的侵略,不僅有以史為鑒、勿忘歷史的初衷。
對于很“二”的節日應理性對待。